大螳螂

大螳螂

學名:Tenodera aridiforia 螳螂目 螳螂科

緣起

去年養了寬腹螳螂,對螳螂的飼養有一些心得,今年剛好有機會遇上大螳螂,於是想比較兩者的差異。

四月初,在三峽附近的草叢上,發現兩隻大螳螂的若蟲,一大一小,正相對虎視眈眈瞪著對方,彷彿欲一口咬掉對方,因不忍心牠們自相殘殺,就將牠們帶回各自分開飼養,小隻的在幾天後不幸死亡,大的在四個月的照料下,順利羽化成蟲。

飼養日期

2004年4月28日~2004年8月

飼養紀錄者 照片拍攝

鄭立娜、周孜恆

鄭立娜

生活習性

大螳螂是台灣螳螂中體型最大的,有綠色和褐色兩種,綠色型較常見。成蟲出現在夏、秋兩季,生活在低海拔、平地樹林旁的草叢中,牠常在樹上及草叢裡等待獵物上門,先靜止不動,慢慢靠近,再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一把捉住獵物,然後慢慢享受獵物甜美的滋味。因為停止的時候前足合併好像在祈禱,所以外國又稱這些殺手為祈禱蟲。

生活史

螳螂是不完全變態(卵--->若蟲--->成蟲)

卵期

螳螂的卵囊稱為螵蛸,雌螳螂把卵產在螵蛸內,裡面通常有200~300個卵。

在野外的樹枝上常可發現螵蛸。

螳螂若蟲孵化後會鑽出卵囊,沿著絲線往下滑。




若蟲期-二齡

這隻大螳螂拾獲時為二齡,細小的身體很可愛!

這個時期在飼養箱裡放上一塊香蕉,就會吸引果蠅前來,螳螂就有充足的食物。3~5天換新鮮的香蕉並清理飼養箱,不要讓飼養箱底下留著香蕉腐爛的汁液,以免小的螳螂淹死。

拾獲日期:2004/04/28

體長:16mm


若蟲期-三齡

同樣用果蠅餵食。

牠喜歡在葉背上休息,偶爾身體左右晃動,像是隨風搖擺。

蛻皮成三齡日期:2004/05/05

體長:21mm


若蟲期-四齡

同樣用果蠅餵食。

牠喜歡在葉背上休息,偶爾身體左右晃動,像是隨風搖擺。

蛻皮成四齡日期:2004/05/13

體長:28mm


若蟲期-五齡

五齡後食物的需求量更多,不再用水果吸引果蠅,而是掃網取得的小昆蟲才能餵飽牠,喜歡吃蠅、蜂和小灰蝶、紋白蝶。

牠喜歡在葉背上休息,偶爾身體左右晃動,像是隨風搖擺。


蛻皮成五齡日期:2004/05/21

體長:35mm


若蟲期-六齡

六齡的身體長大不少,可吃下小型的小灰蝶及中型的紋白蝶,加上可口的蝗蟲。

雖然蝗蟲的身體有點大,偶爾抓取失敗,但最後還是可以抓著蝗蟲吃的津津有味。

蛻皮成六齡日期:2004/06/01

體長:42mm


若蟲期-七齡

七齡的身體長大不少,體色漸漸帶些褐色。捕捉獵物迅速、準確,正在吃小灰蝶。

蛻皮成七齡日期:2004/06/14

頭殼寬5mm

身長55mm


若蟲期-八齡

八齡的若蟲身體更大,背部已長出明顯的翅芽。體色變成褐色。

因在暑假期間,一星期餵食兩次,食物有蝗蟲、椿象、蠅、蝶...等。

蛻皮成八齡日期:2004/06/28

頭殼寬9mm

身長70mm


成蟲期

身長70~100mm,是台灣螳螂中體型最大的,有綠色和褐色兩種,綠色型較常見。很容易辨識。

羽化日期:2004/07/28

頭殼寬10mm

身長100mm


飼養心得

這次帶回兩隻大螳螂,飼養成功的有一隻,有了去年養寬腹螳螂的經驗,今年過程順利許多。

但是這次找到的螳螂並不是從卵開始,所以在整個若蟲的齡數計算,不知是否正確,如果比照寬腹螳螂若蟲有八齡,而大螳螂蛻皮了七次,所以推算當時尋獲的若蟲是齡,可是大螳螂的若蟲也是八齡嗎?我們並不確定,以後有機會再飼養研究找出答案,如有這方面研究心得的同好,歡迎給我們解答。

肉食性的昆蟲比起一般植食性昆蟲,飼養起來樂趣多一些,也更能體會到弱肉強食的世界是多麼殘忍,好幾次看到螳螂舉起牠鐮刀般的前足,快速捕捉牠身前的獵物,再滿足的一口一口啃完,是那麼快、狠、準,一方面佩服螳螂的高超技術,不愧是草叢裡的殺手,一方面也同情那些成為螳螂腹中點心的昆蟲,想想自己好像也成了殺『蟲』兇手的共犯,現在螳螂羽化了,還是讓牠回歸大自然,靠自己的力量生存吧!

菜禮謙
p11325@apps.ntpc.edu.tw
2018年4月22日 下午 12:06
我也是